|
|
|
为了了解电气产品防爆标准和防爆标志,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爆炸。
爆炸,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物质在极短时间内(一定空间)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空间内的物质以极快的速度把其内部所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变成机械功、光和热等能量形态。所以一旦失控,发生爆炸事故,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爆炸发生破坏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构成爆炸的体系内存有高压气体或在爆炸瞬间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爆炸体系和它周围的介质之间发生急剧的压力突变是爆炸的最重要特征,这种压力差的急剧变化是产生爆炸破坏作用的直接原因。
而工业生产中很多都是存在爆炸源的,都有发生爆炸的几率,为了保证人员和财产安全,我们必须 程度上避免爆炸,严格控制相关设备和人员的装备。但是我们如何确定什么设备可以防爆,可以防爆到什么程度呢?为此人们制定了一整套的防爆技术方法。
首先国际上基本的防爆型式有: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油浸型(o)、充砂型(q)、“n”型防爆电气设备、浇封型(m)、气密型(h)、特殊型防爆电气设备(s)、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设备。其中我们详细介绍下本质安全型,本质安全型防爆型式是在设备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由在标准规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 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本质安全电路。本质安全型是从限制电路中的能量入手,通过可靠的控制电路参数将潜在的火花能量降低到可点燃规定的气体混合物能量以下,导线及元件表面发热温度限制在规定的气体混合物的点 燃温度之下。该防爆型式只能应用于弱电设备中,该类型设备适用于0、1、2区(Ex ia)或1、2区(Ex ib)。
那么危险区域又是怎么划分的呢?按照GB 3836.14—2000(GB 3836.14标准等同于IEC 60079-10)要求,可用类别、区域 和组别三层概念来说明危险场所的划分。首先国家标准将爆炸性物质分为三类:I类:矿井甲烷;II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III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物)。然后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的不同,将危险场所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 。按场所中危险物质存在时间的长短,将两类不同物态下的危险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即:对爆炸性气体环境,为0区、1区和2区;对可燃性粉尘环境,为20区、21区和22区。其中小编详细介绍一下爆炸性气体环境,GB 3836.14—2000标准中规定: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是关于爆炸性物质的分类,GB 3836.1通用要求中,将爆炸性气体按其 实验电压安全间隙和最小试验电流分为A、B 、C三组。三组的代表性气体分别为:氢气&乙炔、乙烯和丙烷。
说完这些重点来了,小编要给大家好好介绍下防爆标志。因为商家所贴的防爆标志是需要经过国际或国家认证的,所以我们在采购防爆设备的时候,看清防爆标志,正确采购符合自身作业环境的设备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平时看到的防爆标志形如“Ex ib IIC T5 Gb”中的字母数字都代表着什么含义呢?防爆标志其实是根据GB 3836标准要求由“防爆型式+设备类别+(气体组别)+温度组别”这几部分组成。首先我们介绍防爆型式对应的防爆形式标志,隔爆型用Ex d表示,充砂型用Ex q表示,增安型用Ex e表示,浇封型用Ex m表示,正压型用Ex p表示,n型用Ex n表示,本安型用Ex ia或Ex ib表示,特殊型用Ex s表示,油浸型用Ex o表示,粉尘防爆型用DIP A或DIP B表示。关于设备类别,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II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A型尘密设备;B型尘密设备;关于气体组别,II类隔爆型电气设备或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按其适用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 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进一步分为IIA、IIB和IIC类。 ,关于温度组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引燃温度是能被点燃的温度极限值。电气设备按其 表面温度分T1(450℃)、T2(300℃)、T3(200℃)、T4(135℃)、T5(100℃)、T6(85℃)组,使得对应的T1~T6组的电气设备的 表面温度不能超过对应的温度组别的允许值。至于标志 的“Gb”就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意思啦。
其实介绍了这么多,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发现,我们为了作业现场的安全不仅仅还需要采购性能安全的设备,更重要的需要采用符合自身作业环境具有专业防爆资格的防爆设备,这样才能达到安全使用的效果。
|
|
|
|
|
|
|